2018-01-23 02:29:12 中国质量网
迈向质量时代的方法论 建设质量强国的攻坚战
全球化时代,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是一个关系国家未来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推动我国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这份《指导意见》,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迈向质量时代的方法论,打响了建设质量强国的攻坚战。
迈向质量时代的方法论
在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法论中,质量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符合经济规律,适应现实需要。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我们过去依靠的价格、劳动力优势,正面临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相对优势日益削弱,迫切需要以质量的提升对冲劳动力等诸方面成本的上升,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质量是必由之路。
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看,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跨产业升级等升级方式,基本都是以质量导向,旨在增强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变。提升质量是必选之策。
从后发优势理论看,利用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目前已处于从“跟跑”过渡到“并路”的新阶段,从“数量追赶”切换到“质量追赶”的新时期,亟需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到“上台阶”。提升质量是必越之坎。
从内生增长理论看,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增长理论家提出了三种类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种类增加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专业化加深型内生增长模型,这些模型充分表明,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泉。提升质量是必掘之源。
从经济学理论可以清晰看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指导意见》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现在到了抓质量的时候,到了全社会都来重视抓质量的时候了。这是我国经济迈向质量时代的新号角。
建设质量强国的攻坚战
“追赶型”经济体发展的难度主要表现在质量提升上。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一个一个行业抓,直到抓出成效。
这次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向各行业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念:中央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带头下最大气力抓质量提升,务求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务求质量提升行动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
与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工作中长期规划《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不同,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立足于短期见效,打攻坚战。《指导意见》聚焦8个重点领域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发展短板,相继回答了提升什么、怎么提升、怎么保障提升的问题,从实施质量攻关、质量标准、质量创新、质量管理、质量监管、质量品牌、质量共治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和新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创新性。
比如,在组织实施方面,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前所未有地将党委领导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在政策支持方面,提出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与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在破解瓶颈方面,提出实施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可靠性专项行动计划,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用先进标准倒逼企业提升质量,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等。
如果说《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勾画了建设质量强国的蓝图和目标,那么,《指导意见》指引着建设质量强国的行动和实践,肩负着加快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
如果问:在过去30多年中,哪些潮流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最常见的答案可能是:数量追赶。假如同样的问题在几十年以后再次被提出来,那么这个答案可能就会是:质量超越。
——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赵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