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文化传承为美丽乡村“铸魂”

2019-08-05 17:57:01 农民日报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按照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融合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和利用放在重要位置,既塑形更铸魂,美丽乡村达标覆盖率达到63.7%,已有3个村庄获得国家级特色村庄和休闲美丽乡村称号,4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获得65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对35个涉及重点文化保护及文物修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该市投资2984万元进行了妥善的文化保护和文物修复。

  为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青岛市先后制订了《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提升示范村品质二十条》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范,对全市乡村博物馆和村史馆进行了普查,注重从区位条件优越、环境基础良好、特色产业鲜明、历史悠久、存在文物古迹能够传承乡风乡韵的村庄中,筛选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坚持高起点规划。2017年-2019年创建的300个示范村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规划设计,塑造出崂山区沙子口东麦窑村、西海岸新区琅琊台王家台后村、即墨区田横镇雄崖所村等一批特色鲜明、乡风海韵、各具其美的村庄。坚持请懂乡村的人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如即墨区金口镇凤凰村聘请山东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先生为村庄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保护和传承村庄记忆打好基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不搞大拆大建,要求各区市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红线、建设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建设手续合法合规。对古树、名木、历史性遗迹进行有效保护,雄崖所村修缮还原了把总衙门,恢复重建北城门楼,并对15处明清老房子进行回收修缮,胶州市冷家庄村开展了黑陶文化挖掘和保护工作,投资60.7万元新建了冷家庄黑陶博物馆。

  注重保护好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红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编撰了美丽乡村百村故事,挖掘村庄历史,让村名村史承载乡土记忆。新建成村史馆110处,即墨区山东头村通过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海洋文化、节庆文化、渔文化、福文化、田横历史文化等多文化元素有效保护和宣传;胶州市东小屯充分发挥胶东大秧歌发源地的优势,先后投入220万元建设了秧歌博物馆;西海岸新区投资400万元对藏南镇于家官庄余氏祠堂进行修复,形成展示姓氏文化、议事制度、祭祀制度的重要场所;即墨南里村还原了传统匠人的操作间——“葫芦王”“杆秤孙”。

  充分利用古民居、古遗址等载体,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形成保护-开发-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利用革命建筑文物,建立开辟了前保驾山党支部旧址陈列馆和解文卿烈士纪念馆,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