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16:51:32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这几天,关于“改善营商环境”的喜讯接二连三。
10月23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国家层面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明确了今后营商环境优化的方向、方案和思路。放在我国深化改革的纵向时间轴上,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标志性事件。
10月24日,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的全球排名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并连续两年跻身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从去年首次进入全球前50强,到今年已经接近前30强,中国的排名蹭蹭地往前窜,说明 “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同时,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对照这一目标,我国优化营商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营商环境的改善,需要制度层面的不断创新,一些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先行先试,为改革举措全面推广趟出了路子。上海和北京,是这次世行报告采纳的样本城市。他们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推广?其他城市营商环境有哪些优化和改善举措?麻辣财经为您作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上海先行一步,为全国树标杆
两年来,北京共有88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被世行采纳。今年报告采纳35项,得分为78.2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
据了解,在世行评价的10个一级指标中,北京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等5个指标上都跨入到全球前30名,个别指标排名甚至已经进入前10;执行合同的司法程序质量等6项子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球前沿水平,登记财产环节及时间等24项子指标超过OECD高收入国家水平。
在今年的世行报告中,我国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排名提升最为明显。这主要来自于北京的大比例贡献——在全国率先构建“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的高效审批模式,将建筑许可审批服务事项由224项精简至107项,原来涉及7个部门8个事项的专项竣工验收改为联合验收。
获得电力这一项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北京推出的低压电力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使企业接入电力成本由19.2万元降为0元,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电力接入全免费的地区之一!”
在国新办2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王红说:北京市的改革探索,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的大幅提升,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投票。北京率先推行“一站式服务”,企业可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手续。企业开办的简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1~8月,北京新设市场主体14.3万户,同比增长4.3%。
另一座样本城市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探索,也可圈可点。前几年,上海在全国第一个喊出了“为企业服务,政府要当‘店小二’!”口号“狠辣”,行动果敢。据说上海党政代表团曾到广东深圳进行过学习考察,回来就形成了共识:参照国际最高标准,借鉴其他省市好经验,大刀阔斧提升营商环境。
“目前,上海市涉企审批事项90%只跑一次就能,356项事项全市通办。”上海市副市长陈寅表示,在世行10项测评的指标当中,上海有8个指标进入了全球前60,5个指标进入全球前30,相关领域营商环境的竞争力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次中国总体排名第31位,说明前面还有30个经济体比我们做得更好,那将是我们赶超的目标。两座城市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要进一步对标国际上营商环境领先的经济体,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继续以更大力度推动提升营商环境,为国内其他城市立标杆、树样板。
各城市你追我赶,更多“店小二”在成长
盘点近年来的改革实践,从2013年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当头炮”和“先手棋”,到2014年强化放管结合、再到2015年将优化服务纳入其中,“放管服”改革已形成全面推进的格局,大大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运行。
在今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再次摁下快进键!如今,不仅北京、上海在快跑,其他城市也在快马加鞭“跟”上来。
在东北,面对“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质疑,辽宁、吉林、黑龙江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前些日子,马云、王健林、马化腾、许家印等企业大咖都去了东北,带着钱带着项目谈投资合作,并且明确表示“投资必过山海关”!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资本都是逐利的。这么多企业看好东北,就是看中了东北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
就在世行报告发布第二天,重庆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20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压减行政许可事项,整治各类变相审批等多个事项。其中一些内容,令人大呼“过瘾”。比如, 2019年底前,要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全市企业名称“自主选择、即查即得”等。
促进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部委也在行动。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财政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和参评城市政府着手研究和启动下一轮的对标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接下来政策“组合拳”会更给力。
一方面,各部门将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按照“一窗、一门、一网”的要求,进一步压缩涉企事项的办理流程、耗时及费用。比如,在开办企业方面,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参评城市全面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将社保登记、公积金账户设立办理等整合纳入“一网通办”平台等。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财政部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改革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是吸引力。余蔚平表示,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优秀的人才、便捷的基础设施,还有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和一流的政府服务,欢迎来自全球各经济体的企业家来华投资兴业,与中国企业竞争合作,共享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所释放的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