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21年,白酒,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无疑是资本热捧的“香饽饽”,无论是酒水行业的资金,还是包括医药、互联网、家电、烟草等与白酒相距甚远的业外资本,为白酒市场带来了一批又一批新的白酒企业与新的白酒品牌。
同样,也有这样一批人,一批企业,在自己完全陌生的白酒领域“碰壁”之后,悄悄离开了这个依然生机勃勃的行业。
2021年,资本“热捧”下的白酒市场,有质疑声,也有赞美声。而那些重要的酒业资本事件,新京报记者进行了梳理,以记录正处于快速变革期的白酒行业。
事件一:水井坊“染酱”事件
“酱酒热”席卷全国,业内外资金试图进入酱香酒领域进行布局,一直以来专注于高端白酒领域的水井坊也不例外。4月9日,水井坊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将以合资形式投资贵州水井坊国威酒业有限公司,而此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至少为8亿元,水井坊计划以现金出资的形式,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70%。
水井坊谋划投资的这家合资公司,是与贵州茅台镇国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威酒业”)进行合作的。而此次合作,旨在将国威酒业在酱香型白酒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与水井坊在白酒营销领域和上市公司规范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资源结合。
更重要的是,此次合作,被业界视为水井坊走出了“染酱”的一大步,并且这种变化以及酱香型白酒当前的产品属性,与水井坊的高端战略吻合。
但到5月25日,水井坊在上证路演平台举行2020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答关于“染酱”事件的相关问题时表示,目前项目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随着时间的延续,业界也开始怀疑,水井坊此次向酱香酒领域“突破”,是否能够顺遂。
这一质疑在8月初得到了结果。水井坊发布公告称,其与国威酒业经过多轮磋商、深入探讨后,在合资项目的若干重要商业安排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水井坊决定根据框架协议的相关规定,终止框架协议和合资项目。
事件二:海南椰岛白酒版图扩容
6月26日,海南椰岛在贵州遵义举办椰岛酱酒封坛仪式暨新品发布会,并宣布成立酱香酒合资公司。随后,海南椰岛高调推出酱香酒产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度因业绩不佳,资金实力成谜等负面因素为业界讨论的海南椰岛,在2021年,不断砸下重金,推出大手笔动作,走出其熟悉的保健酒领域,将触角持续深入白酒板块。
4月末,海南椰岛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海南椰岛酒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椰岛酒业”)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糊涂酒业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中椰岛酒业以现金出资2.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0%。
紧随其后,海南椰岛与河北衡湖缘酿酒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打造“椰岛酿造”草本老白干香型健康白酒。海南椰岛称,将进一步丰富“健康白酒”体系。值得玩味的是,海南椰岛选择的合作方,位于老白干香型的大本营河北省衡水市。
而早在3月份,海南椰岛便已与四川宜府春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签约,投资成立椰岛粮造(成都)酒业有限公司。从公开消息来看,这家新公司推出的“椰岛粮造”,是采用“草本入曲、粮药共酵”工艺生产出来的系列草本兼香型白酒。
海南椰岛接连将触角伸向四川、贵州、河北等白酒主产地,对应了产区的特色香型产品,海南椰岛似乎想要在白酒板块下一步大棋。值得玩味的是,在海南椰岛2021年半年报发布的经营数据中,其上半年酒类收入合计1.94亿元,而白酒系列收入1.06亿元,升至其公司酒类营收第一位。
事件三:舍得遭遇“举报门”
一则证监会与公安机关联合调查的信息,引发了2021年上半年备受关注的举报事件,牵涉其中的是舍得酒业。
6月9日晚间,知名私募基金经理董宝珍在微博上发布推文,直接质疑舍得酒业股票可能被非法操纵,请求证监会进行调查。
董宝珍的质疑与分析,源于证监会与公安机关对一家名为嘉美包装企业的调查。董宝珍认为,证监会和公安机关之所以调查嘉美包装,是因为监管机构发现嘉美包装股价走势不正常,资本市场的股价如果存在操纵犯罪,其走势会有明显特征。而经过其本人对舍得酒业股票走势图的分析,认为舍得酒业存在问题。
舍得酒业相关负责人认为,董宝珍举报与回应的内容,本身就是“有罪推定”的猜测。舍得酒业所有行为合法、合规,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方也不存在任何违规行为。
但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舍得酒业,其股价在上述质疑消息发出的第二天,出现了大幅震荡。6月10日下午,舍得酒业股价甚至跌停。
而在此前的半年内,舍得酒业的股价表现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自2020年12月31日,复星集团子公司豫园股份入主舍得酒业后,舍得酒业的股价连创纪录,4月22日股价突破百元大关,并被戏称为“史上最贵”ST股;到6月7日每股股价创下256.95元/股新高,股价近三个月涨幅超过300%。
该事件发酵之时,有股民认为股价确实可能有人操纵;也有股民认为举报本身证据缺失,舍得酒业完全可以提出控告;还有法律界人士从法律角度指出,举报人应以“违反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的具体事实、详细线索和客观证据”为依据,而不能以主观臆断根据所谓的“逻辑”进行举报。
事件四:由“妖股”ST天成引发的酒企借壳之争
一家主营业务为电气设备制造的上市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陷入酒企借壳传闻,并被指凭借白酒概念化身“妖股”,这家企业就是*ST天成。
“妖股”之名从何而来?源于2021年5月24日至6月4日,*ST天成连续录得10个涨停板,即使*ST天成5次提示风险,2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也无法阻挡“妖股”的诞生。到6月4日,*ST天成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称,公司股票近1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达到62.59%。
*ST天成的股价疯涨,却与一场“酒企借壳”的传闻有关。这一传闻可追溯至2020年3月*ST天成遭遇的一场索赔官司,在这场官司中,*ST天成的代理律师向投资者提出以酒抵债的赔偿方案,而被用来抵账的酒名为“宋窖”,生产自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宋池老窖酒业有限公司。
到2020年6月,便有股民在投资者交流平台就以酒抵债事件询问,并提出*ST天成是否已经和上述酒业公司重组。此时*ST天成仅以“以公司公告为准”进行回应。
但到了2021年4月29日,*ST天成发布的2020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的专项核查意见公告中,赫然出现了151.95万元的白酒销售收入。于是,“酒企借壳”的消息伴随着股价的暴涨,让这家企业进入舆论的漩涡之中。
事实上,像*ST天成一样,曾引起“借壳”质疑的企业还有很多,2021年在酒行业内部谈论最多的,无疑是名品世家与*ST宝德之间的资产重组事项。彼时*ST宝德谋划收购名品世家以进军白酒行业,拓宽业务面。但*ST宝德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水平,均远远落后于名品世家,因此两者的资产重组事项,也被业界质疑为“蛇吞象”,随后更被质疑为名品世家希望借*ST宝德的“壳”,来完成上市。然而到了2021年11月,*ST宝德与名品世家资产重组事项宣告终止,而此次终止,也被不少业界观点指出,是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让名品世家看到了新的上市途径,不再需要向*ST宝德“借壳”。
事件五:复豫酒业发展集团成立
无论是从资本层面,还是白酒行业格局的变化层面来看,复豫酒业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复豫酒业”)的成立,都是2021年绕不开的一件重大事件。一直钟情于酒水领域的复星国际,借旗下成员企业豫园股份之手,接连拿下金徽酒与舍得酒业之后,成立复豫酒业,显示出复兴继续加大酒水板块布局的决心。
“复豫酒业”的成立早有端倪。公开报道显示,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4月初到金徽酒进行考察时,除了重申白酒行业所具备的潜力及发展前景之外,还提到了“ 复豫酒业委员会”。郭广昌提出“复豫酒业委员会”要真正为金徽酒赋能,做更全面的规划。
5月18日,一篇发布在复星内部培训部门公众号“复星大学”上的文章,让“复豫酒业”以相对完整的姿态登场。这篇文章里,吴毅飞的身份除了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大快乐委员会首席投资官以外,还增加了“复豫酒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毅飞提到:“复豫酒业要在酒业的发展中横向扩展,做到多元化,围绕新的趋势去降低我们的风险”。
与此同时,复豫酒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此前关于复星国际收购金徽酒与舍得酒业是为了新一轮资本炒作的质疑。
从复星的业务版图来看,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快乐板块,更是复星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部分,加入宴请场景核心产品白酒,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做大复星快乐板块业务的实际需要。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酒水行业无论是传统业者还是外来资本,从未有过一家企业能够有如同复星一般庞大的业务范围,而这些涉及到家庭消费的领域的业务若真能成为“复豫酒业”的赋能者,或许会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重新定位酒水消费场景的表达。
事件六:上市公司仓促“跨界”引质疑
10月15日,众兴菌业发布公告称,因市场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决定终止收购圣窖酒业。这一收购决定是在8月份便作出的,这也意味着,众兴菌业的“酱酒之路”,仅仅用了两个多月便仓促结束。
就在6月,众兴菌业发布拟收购贵州茅台镇圣窖酒业100%股权的公告时表示,白酒属于大健康领域,与公司主营业务食用菌业务相似,一旦收购成功,公司会进入白酒与食用菌双主业发展的阶段。
另一家因白酒概念备受追捧的上市公司吉宏股份,于10月19日发布公告称,因市场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决定终止收购茅台镇古窖酒业。而吉宏股份发布也是在6月份,计划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受让股权、增资等方式收购钓台贡不低于70%的股权,进而持有古窖酒业资产。
受益于白酒概念的两家企业,曾“喜获”股价飞涨。6月23日至6月28日,吉宏股份股价连涨四天,包括两个涨停;从6月15日到6月29日,众兴菌业的股价持续上涨,在11个交易日里,众兴菌业的总市值累计增长约31.66亿元。
但这两家企业的股价在短暂的大涨之后很快大落。到10月份吉宏股份的股价较高点已经腰斩;而众兴菌业的股价也持续回调,从最高点的每股17.24元回调至每股10元以下。
这也让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上市公司跨界白酒,到底是真的为了扩充业务,还是为了“蹭白酒热点”。
事件七:“酱酒热”渐入理性阶段
延续已久的“酱酒热”,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理性讨论,要求正确看待酱香型白酒发展的声音。事实上,2021年,面对“酱酒热”疯狂席卷全国,业界理性的声音,来得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早。那就是4月16日举办的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
“酱酒热”席卷全国,让贵州白酒产业站在中国产业发展的聚光灯下,无数目光聚焦于此。高关注度也让贵州白酒人重新审视“热潮”之下,行业存在的问题。
酱香型白酒在贵州茅台的引领下,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除了贵州茅台自身在营收和净利润上的优异成绩,在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来看,多家贵州骨干酱香酒企业业绩增长也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习酒销售收入增长38.96%,国台增长309%,金沙增长285%,珍酒增长207%。
全面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的集聚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给贵州白酒产业的定位。从贵州省以及遵义市、仁怀市在2021年发布的白酒产业相关规划也可以看到,贵州省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白酒产业特别是酱香白酒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在这样的规划大背景下,贵州白酒业者已注意到“酱香热”带来的资本热度、行业热度,正深刻影响着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脉络。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醒,要更为冷静地看待当前的“酱酒热”。
部分行业人士在思考过程中会忧虑,突飞猛进的酱香酒行业存在过热的风险。关键在于,目前酱香酒企业,并未打造出如同川酒一样,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号召力的白酒品牌集群;一些缺乏酿酒基因的资本加入竞争,会不会成为隐藏在酱酒核心产区“金字招牌”下的行业乱象之源。此前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也公开表示,“酱酒热”应该降温了,赚快钱未来是要还账的。与会人士指出,面对资本热度、渠道热度一定要防止投机和搅局。
新京报记者 薛晨 编辑 郑明珠 校对 柳宝庆
图片 京东商城椰岛官方旗舰店截图、公司公告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