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名来自陕西泾阳的年轻小伙儿,怀揣着“学医报国 治病救人”的梦想考入西安医科大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35年岁月更迭,汗水与辛劳浇灌着梦想,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妇产专业权威。
在交大一附院,熟悉邹余粮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忙人:作为一名医疗机构管理者,他至今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医务部部长等行政职务;作为一名临床专家,他每年诊治患者4000余例,完成微创以及三、四级手术达千余例。
从2000年开始,邹余粮陆续在县区基层开展妇科大病手术指导辅助工作,从陕北的府谷、神木、定边到陕南的白河、紫阳、商南,邹余粮的足迹踏遍了陕西百分之七十的县区。
2005年,邹余粮担任医院赴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医疗队队长,开展为期3年的医疗帮扶工作。其间,他与交大附一医院周熙惠医生发现了陕西省最大的良性婴儿惊厥家系。“周大夫在接诊过程中发现一个家庭中有三四个小孩存在不同程度‘抽风’症状。我们当时判断可能存在家系遗传因素。”在邹余粮医生的指导下,医疗队员在定边县城南部四五十公里的半山区找到了患者家庭,并采集了祖孙三代数十份家庭成员血样,医学检验结果验证了当时的判断。
“建立良性婴儿惊厥家系图,不仅对这种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控制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在具体诊疗中,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患儿家庭,减少他们的医疗成本。”在定边县医疗帮扶期间,邹余粮获评“万名医师下乡支农省卫生厅先进个人”。
“医学事业就是一份执着,满足老百姓需求能成就我的幸福感。”邹余粮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作为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实习医师时,他曾将一名儿科患者整整64页的病例通篇熟背下来。正式执业从医以后,他依然如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如其来。此时,邹余粮和团队医生正在聚精会神地为一名宫颈肿瘤患者做子宫切除术。
“不好,地震了!”有人惊呼。
“把伤口盖起来,大家不要慌,我们的建筑是安全的!”邹余粮镇定地安慰同伴。晃动停止,8名医护人员又迅速投入紧张的手术中。“和患者在一起,我们没什么好怕的!”邹余粮回忆道。
长期的医疗实践使邹余粮认识到,作为妇产科医生,保障妇儿的生命健康只是第一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何维护患者的脏器功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成为他思考的重大课题。
为此,邹余粮一直致力于通过医疗技术革新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满足患者需求。2014年,邹余粮与人合作设计完成了世界首创“磁压榨治疗直肠阴道瘘新技术”,用以取代传统缝合术,解决传统治疗操作繁杂、创伤明显、容易复发的临床难题。
2015年,邹余粮在区域内率先成功开展了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一名26岁女性宫颈癌患者保住了子宫,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要求。
近年来,邹余粮积极推进妇产科新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不高的状况,他所采用的“两种创新治疗方案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经此方法治疗的90余例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了推广应用价值。
2017年12月20日,突发肩部疼痛的邹余粮被诊断出患有肝肿瘤晚期。当传统疗法效果不佳时,他毅然选择医院刚引进的、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治疗法。“如果疗效显著,便能够给后来的患者提供宝贵经验;即使治疗失败了,也能留下很多真实的数据和情况。”重病之下,邹余粮依旧想着为医疗科研作贡献。
狭路相逢勇者胜,邹余粮用积极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击败了病魔,如今,大病初愈的他又投入到“机器人直肠癌根治加侧方淋巴清扫术”的临床研究中。
来源:综合央视网、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