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得益于科技创新,快速迭代的能力以及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优势,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不断增强,并在出海征途上取得了更多的突破,而随着全球消费者需求的进一步变化和心态的开放,中国品牌将有机会破圈,跻身全球主流市场。6月15日,Google分享了对中国企业全球化以及品牌出海的最新观察,并对当前环境下,中国品牌如何把握全球市场机遇提出建议。
Google中国大客户部销售副总裁邓辉首先公布了Google与凯度合作发布的《Google x Kantar 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2023》50强榜单以及成长明星榜单,并从榜单的变化中肯定了中国企业全球化取得的突破性成绩。在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中,有超过一半的品牌是2016年首届榜单中未入围的企业,而其中15个来自制造和科技品类。而入围成长明星榜单的15家企业中,有过半数是内外兼修的中国新消费品牌出海,这也标志着出海品牌到全球化品牌之路的又一里程碑。
调研显示,后疫情时代面对环境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全球消费者在购物时会更加谨慎,同时也会将更多品牌纳入考虑,进行更多比较,甚至重新选择。另外,调查还显示,73%的消费者在过去12个月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品牌,55%的消费者正在考虑尝试更多品牌。这一系列消费习惯和行为的改变,都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拓展业务提供了机会。
Google 大中华区营销洞察与解决方案副总裁张珺进一步解释了这个变化,以及中国品牌该如何把握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张珺指出,尽管近两年来全球社会和经济都充满不确定性,但研究发现,73%的消费者在尝试新品牌的时候,都不是因为价格被打动的。
许多中国品牌过去凭借着供应链的优势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卓越的性价比,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而现在,这些优秀的品牌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即从性价比的竞争中破圈,撬动对价值有追求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中国品牌也将目光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 研究显示,打动消费者尝试新品牌的TOP5因素中,除性价比之外,更多是对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信心,以及对使用体验的好奇心,因此品牌需要更深刻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挖掘品牌在消费者各种生活场景中的可能性,清晰地定位出品牌能够赋予消费者的价值。
张珺同时指出,4/5的消费者都表示必须自己尽心做了研究,才相信自己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同时,又有76%的消费者都会怀疑自己看到的信息可能具有误导性,为了弥补这两者中间的落差,品牌不仅需要主动沟通自己的价值,还需要通过用户信赖的平台,适时地提供有效的信心线索,最终让消费者充满信心地做出决策。